最近趁着老婆女儿出去玩的空挡时间,对之前的小赤脚进行了改版,感谢jimmy借我测量工具,这次终于可以实现电分+功分的分频结构了。
对赤脚1.0感兴趣的,可以翻翻我的旧贴: 小赤脚诞生记。当时的小赤脚是采用分频和功放一体外置的结构,我一再强调,这个搭配的声音我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桌面系统,显然比较雍肿,于是萌生能不能把功放做进箱子里的想法。直到去年,算是向这个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把电子分频板和功放完美结合,做进了箱子里,有兴趣的可以翻我的旧贴:老酒装新瓶——SEAS H1480+H1600。但小赤脚是3分频,那能不能把中高音通过功率分频先衔接好,然后把它整体当作一个全频一样,做电子二分频呢?经过测量,设计,开板,组装,于是有了今天这对小赤脚2.0版本。
朴素的外观:

内置中高音功率分频:

电分和3255功放:

两箱曲线:

虽然原件没配对,但误差不算大。
中音反接,相位特性良好:

分频设计:
也算是自己的一次突破吧,除了系统简洁了,底噪方面比以前大幅降低。以前由于中高音的功放用的是环形变压器,分频板布局也不太合理,导致中高音会受到变压器干扰出现轻微电流声。这次用的是d类功放,开关电源对于信号的影响小很多,目前基本听不到什么底噪,只有安静的时候耳朵贴近高音才能听到些许白噪音。我不听交响的,设计就是用来听人声的,爵士,欧美,日系,港台人声通杀,因此调音方面高音部分压制了一些,这样对港台的老录音较为友好,也显得醇厚一些。同时因为中高音用了功率分频,还能稍稍削弱之前高阶电分带来的锐利感。
[
本帖最后由 bobbychong 于 2025-8-16 23:2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