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的口碑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前我在评测器材时,经常会告诉大家,某款前级(功放或有源音箱内的前级部分)素质极高,请大家把音源的音量用满(100%),然后用高素质的前级调节音量为佳。
后来有部分发烧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不同的音源配合下同一款前级的声音不一样,甚至一个很好听,另一个却非常差(不局限品牌国籍,真力、亚当、劲浪、丹拿、惠威、声荟等等几乎所有品牌的产品都遇到过这类情况),他们不知道为什么。
这里我单独给大家阐述一下可能的情况。在HIFI世界里,发烧友们对同一款音箱的评价处于两极分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其中,可能有人买到假货了,可能音箱出故障或有内伤了,也可能是有人恶意诋毁,但有时候双方都没有说谎,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那就是当个别音源的输出电平高于有源音箱(或传统的独立功放)的设定最高输入电平时会产生削波失真。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少见到有人详细的用数据论证过。
这次借着测试二对有源音箱的时候,正好给大家做个试验,首先我向一群朋友们借了一大堆音源(各种国籍各种品牌各种大小),逐个试验,最后找到了那么二个案例(搭配其他音源100%输出时测试不出额外失真)(音源的具体型号我就不透露了,免得误伤音源厂家,因为这种匹配问题既不是音源厂家的错也不是功放或有源音箱厂家的错,只是行业内某些规范没有完全统一造成的,而且在将来也不可能统一,人类就是这样,一个全世界人类都在使用的USB接口都统一不了,更别提小众的音响行业了)。
在这里我把声音数据化展示给大家看。
音源甲—模拟线—有源音箱。
音源100%电平输出时测试唛接受到的失真明显,音源80%电平输出时(终端音量由功放补平)失真恢复(降低)到正常水平。
音源乙—数字线—有源音箱。
音源100%电平输出时测试唛接受到的失真明显,音源80%电平输出时(终端音量由功放补平)失真恢复(降低)到正常水平。
我们知道,普通人类对失真的分辨能力大约在1%左右(个人能力有差异),而图中失真大的时候已经超过了3%~10%,能被听出音质差距是很合理很正常的。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对音箱,有人觉得很好听,另一个人买回家后却发现不好听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他们在家里使用的音源和功放可能不一样。
注1:如果聆听音量不大,可能有一部分听力不太敏感的人会难以分辨,因为音量越小失真越难分辨。所以,除了一些人能明显听出区别,另一些日常听音音量较低的人很可能会一直处于好像、可能、大概、也许听出了区别或没听出区别的尴尬境地。那么,如果一个人既没有测试的能力(需要有测试仪器和操作测试软件的能力),也没有灵敏的听力去分辨(某些音源无法测试,比如电视机,没有声卡模式),那要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呢?那也很简单,就是不管啥音源,在音源端你都用80%以下的音量就行了,然后把整个系统的音量调节交给功放或有源音箱来完成。
注2:如果是具有输入灵敏度范围调节的有源音箱,比如声荟CS系列,能否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但无法完全避免。
注3:这种情况和器材的档次价位没有关系,出问题的搭配不代表器材双方或单方的档次和价位有问题。
打个比方,
一千元的解码器A用100%电平输出搭配一千元的有源音箱B时失真不变,
一万元的解码器C用100%电平输出搭配一万元的有源音箱D时失真变大,
这不代表解码器A的素质高于C,也不代表有源音箱B的素质高于D,
注:只要搭配合适,通常一万元的有源音箱D的素质还是会明显高于一千元的有源音箱B,至于解码器,因为近年同质化严重千元级已经能把素质做到极致,所以二者的素质可能也差不多(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人为修饰过声音的机器除外)。
有意思的是,音响圈有很多错误言论就是因为这种搭配失误误导出来的。
举例一,
一万元的有源音箱搭配一千元的解码器对比一万元的解码器,解码器都是100%电平输出,其中一千元的解码器与有源音箱发生了电平不匹配现象失真变大。
于是用户得出一个错误结论,一千元的解码器音质比一万元的差很多,贵的就是好。(其实二台解码器音质差异微乎其微,失真差异低于0.001%)
举例二,
一万元的有源音箱搭配一千元的解码器对比一万元的解码器,解码器都是100%电平输出,其中一万元的解码器与有源音箱发生了电平不匹配现象失真变大。
于是用户得出一个错误结论,这台一千元的解码器是神器,是沧海遗珠是天使下凡。(其实二台解码器音质差异微乎其微,失真差异低于0.001%)
举例三,
同一台解码器100%电平输出,接一对五千元一对一万元的二对有源音箱对比,其中五千元的有源音箱与解码器发生了电平不匹配现象失真变大。
于是用户得出一个错误结论,这对五千元的有源音箱比一万元的音质差很多,原来五千元差价音质差距那么巨大。(其实音质虽有差距,但远没有这次的结果这么巨大)
举例四,
同一台解码器100%电平输出,接一对五千元一对一万元的二对有源音箱对比,其中一万元的有源音箱与解码器发生了电平不匹配现象失真变大。
于是用户得出一个错误结论,这对一万元的有源音箱比五千元的音质差很多,这对一万元的是垃圾,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实一万元那对自身音质是高于五千那对的)
注1:以上内容仅为举例,不代表一万元的音箱音质一定的绝对的高于五千的,市场上有个别的性价比极低的一万元的音箱(比如山寨假冒伪劣产品)音质低于某些性价比极高的五千元一对的音箱的案例是存在的。
注2: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用户产生错误结论,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很多人的听音音量不是很大,而音量越小失真就越难分辨,所以当用户听出来的那个声音变化程度还达不到故障机那么容易确定时会被误以为是器材本身音质差距造成的,而不会联想到是哪里出错或有故障了,而像测试里那样当平均声压达到85dB时失真超过3%~10%的时候,用户听到的声音是非常粗粝的,有经验的用户一般就不会误以为是器材的音质差异,而是去查是不是哪个环节出故障了坏了。
最后我重复一遍,这种现象既不是音源厂家的错也不是功放或有源音箱厂家的错,谁如果借题发挥去诋毁别人,那不是我们的本意,那样也很没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