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小白,只不过是年纪大了些。
我说说我的草根设备和感想。
房间用。音箱:尊响CE4(全新1688元);功放:拓品PA5PLUS(全新约1400元),解码器:原本是二手矩声MINI,约600元),线材:都是20-50元的。
(注:房内有一大柱,边长1米,没做声学处理。)
当时我听了尊响还专门写了听感,我以为CE4的高音并不像烧友所说的亮、“好听”,我反而觉得特点是低音有力,量足,它甚至超出常规5寸,比我的2.1要好。
直到前不久,我收了一套二手黑烬ECHO3,第一代的,900元,做了声学校正。看到了曲线异常(没拍下来),低音有明显波峰——这可能是为什么我觉得低音很“有力”,其实不像驻波那样轰头,倒也不差,只是盖过其实频段了。问题来了,在5k频段之后,直接就是大斜波下降!!!我才明白为什么我听不到亮亮的高音,听到音箱的音色偏“暗”?
修正后,正常了,高音更亮了,更脆了。正如此前坛友说过:它不能提升音箱音质,是让音箱得到正常发挥。对于音箱和听音环境我有新的认识 。以前自以为听感就是个人主观的,其实因环境的不科学导致频段有峰谷,会明显影响个人听感。
我的以上器材也只不过1680+1400+900+100=4080元。很满意了。
仅以上供题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