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音源与功放] 音源之间的差异

本主题由 王总编 于 2025-4-21 20:03 分类

音源之间的差异

音源之间的差异



       隔三差五就有人来问,听说解码器几十万元和千元机的声音区别连1%都没有,是真的吗?
       我们每次都会认真回答,在解码器设计合理且无修饰的前提下,是。

       今天来详细阐述下,为什么在设计合理且无修饰的前提下顶级解码器和入门解码器的声音区别连1%都没有。

       道理是这样的:
       首先,
       如果是音箱,要有超1%声音区别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能明显影响声音的三大要素是【频响的宽度及平直度、动态范围和失真度】这些常规性能指标。而其他的因素(相位、离轴、定位这些超规指标)虽然也能影响声音,但是影响力低于三大要素(常规性能指标),普通人(非发烧友)较难分辨。如音箱的频响平直度,国际通用的一个最普遍的标准是±3db,这意味着不同型号的音箱在某个频响点上的声压差距最大可能达到6db,也就是有4倍的声压差距,即400%,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音箱在动态和失真度数据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依然能被人听出区别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是解码器就完全不同了,在没有修饰的情况下(有部分型号会改变频响宽度和平直度来修饰声音,这种情况与价位无关,也就是说有些天价解码器也会这么做,看这二张图:https://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753206-5-1.htmlhttps://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753206-6-1.html),现在一台设计合理的解码器的频响宽度和平直度应该是完美的,即,第一,解码器的频响宽度早就轻松超越人类可感知的20~20000hz范围,再扩展已无意义,第二,他们在20~20000hz宽度内的频响几乎就是完全平直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解码器的频响宽度和频响平直度的差异接近于0(在解码器的世界里,相位、离轴、定位、jitter、传输等其他因素的差异更无限接近于0)。与此同时,他们的动态也可以轻松超过120db,他们的信噪比也可以轻松低于-120db,就连总谐波失真也可以轻易突破-100db(0.001%),哪怕只是千元入门机种都如此(举例,拓品D10B是<0.00015%@20-20kHz)(相比较,在功率放大器领域,失真超过1%的电子管功放不少,失真超过0.1%的晶体管功放也有少许)。所以,只要输出电平相同(音量差异会因为等响度差异引起听感差异)且设计合理(大家都没有意外的失真)又无修饰(频响宽度足够宽且平直度足够平)的情况下顶级解码器和入门解码器的声音就不可能出现超过1%的差别(此差别是指动态差异、失真差异及其他更微小的差异全部加在一起的总差别),连0.1%甚至0.01%都没有。
       在这里插一句,我们需要声明一下,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天声论坛和拓品无任何关系,以上内容提到的相关产品仅为举例,如果换成其他品牌的解码器也是没区别的(只要设计合理且无修饰)。
       我们要知道,
       世界上没有两片100%完全一致的叶子,在物理上,任何解码器之间也肯定都是有差异的,哪怕是同一个型号同一批次,
       那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笼统的说那点区别等于没区别呢?因为超出人类感知能力以外的区别,对消费者是无意义的。
       理论上人类对失真的感知极限约处于-60db(0.1%)到-70db(0.03%)之间,
       而绝大部分普通人的感知界限甚至仅在-40db(1%)到-50db(0.3%)范围。
       所以,如果在盲听测试对比现代解码器时(只要他们使用的解码芯片不算太古老,比如把底线定在现代入门解码器普遍使用的ES9038Q2M以上级别)(并且输出电平校正到一致),
       当有人出现听感差异时,原因只可能是以下四种之一:
       1,某解码器频响有异常(设计错误或故意扭曲频响缩减频宽以修饰声音)
       2,某解码器有较大失真(设计错误或者故意添加了失真成份以修饰声音)
       3,没严格遵守盲听规则(商家们经常举办很多伪装成盲听对比的试听会)
       4,用户被动或主动撒谎(用户误以为自己可以分清高价与低价机的差距)

       其次,
       为何有人不愿接受以上事实?
       这就是人类的天性了,很多人被告知他认知错误以后的第一反应反而会认为是你在轻视他的智商,而不是去看清事实,这同样也是很多玩天价线材的发烧友维护线材玄学的意愿比线材商家更强烈的原因,如出一辙。
       所以会出现这种场景:
       甲(十万元)乙(一万元)丙(一千元)丁(一百元)四台解码器,(假设)甲和丁的频响(宽度或平直度或同时)有(设计师)人为的修改,乙和丙设计合理且无修饰。
       实质上甲和丁才是现实中音质最弱的,
       但结果是,
       甲机主说他的解码器音质远胜乙丙丁,
       乙机主说他的解码器音质不惧甲丙丁,
       丙机主说他的解码器音质不输甲乙丁,
       丁机主说他的解码器音质秒杀甲乙丙,
       是的,在解码器的世界,当有人用嘴来描述音质时,完全就是大家信口胡说。
       那么如何区分解码器有没有在设计之初就被修改了声音呢?很难,一般修改过声音的厂家是不会主动告知大家的。只有我们自己用测试设备去检测才能发现,而懂测试的人凤毛麟角,普通消费者要找到别人测试好放到网上的数据也不容易,况且那数据也不一定是真的准确的。
       那么去买那些修饰过声音的美化机有意义么?
       一,廉价美化机。没意义。免费软件能做的事没必要浪费穷人宝贵的资金在硬件上。
       二,高价美化机。如果他是有钱人,几十万元在他眼里和老百姓的几十元没啥区别,那他买个漂亮的外观得到一次美好的情绪价值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他是老百姓,那他省吃俭用后买台高价美化机还欺骗自己音质更好了,你可以建议他认认真真的去阅读一次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如果有人就是觉得高价美化机的区别不是因为美化声音而就是因为音质高才高价,他们说谁不信谁就可以去他那里让他盲听证明给你看他的分辨力。
       那他必须要明白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让别人帮他认清真相,得到好处的是他(他以后可以少浪费钱在高价美化机上了),别人却没一毛钱好处,凭什么让别人倒贴旅费去他的城市帮他?
       很久以前(我们论坛开张初期),有个北京的音响线材商人不服我们论坛对发烧线材的态度,他表示他一耳朵就能分辨发烧线材的区别,他让我们去北京他的店里他做现场盲听测试给我们看。我当时就笑了,为什么要我们去北京而不是他来上海呢?我们花旅费去矫正他的认知对我们没一毛钱的好处啊。而且就算是让他输了又能怎么样呢?还记得家电论坛那个八万元线材盲听挑战么?五轮的挑战者(发烧线材拥趸)全输了,可他们仅仅愿意承认他们在盲听这个方式下输了但依然对线材玄学矢志不渝。
       同样,天声论坛只普及音响常识,至于谁信谁不信,我们能力有限管不了那么多,我们不是警察,如果被骗的人死活要把钱给骗子,我们拦不住的。
       如果有人想求得实证,那他得自己去试验,如果他实在没能力试验对比(必须的测试设备有声压计、专业测试唛、声卡、电脑以及能熟练操作REW等相关电脑软件。因为如果测试出频响、失真有明显差别就不用盲听对比了,说明那就是台美化机。还有,输出电平不同的话也要先校正),想要别人帮忙,那他得先问问论坛有哪位朋友愿意接受他的拜访帮他试验下盲听对比,与之约个时间,然后他亲自前去登门拜访。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别人是不可能倒贴旅费去帮他的。
       三,有人说可能某个房间高频反射过多,那买一台高频柔化过的解码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么说,有点道理。但每个用户的听音空间的反射系数、频率是不同的,这不是任何一个解码器厂家能事先预知的。所以,事先动手修改频响完全就是属于瞎猫碰死耗子。尤其是用高价机来撞大运,那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厂家事先修整的固定参数几乎不可能完美契合哪怕一个用户的房间。(像真力GLM那种带DSP自动校正环境声学功能的机器除外)

TOP

沙发

TOP

地板

TOP

学习。

TOP

顶一个。

TOP

TOP

支持一个。

TOP

赞同。

TOP

已阅。

TOP

哈哈,领会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