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

[音源与功放] iFi i micro iUSBPower、iCAN、iDAC、iLink——天声论坛试听报告

iFi i micro iUSBPower、iCAN、iDAC、iLink——天声论坛试听报告
















USB电源——iUSBPower、耳机放大器——iCAN、DAC——iDAC、数字界面——iLink

USB电源——iUSBPower、耳机放大器——iCAN、DAC——iDAC、数字界面——iLink

DAC——iDAC、USB电源——iUSBPower、耳机放大器——iCAN、数字界面——iLink

上面是HIFIMAN HE6、AKG K240MK2、森海塞尔HD800三副耳机
下面是USB电源、耳机放大器、DAC、数字界面、最后一个是唱头放大器



参考售价:
USB电源——iUSBPower
1280元
耳机放大器——iCAN
1580元
DAC——iDAC
1980元
数字界面——iLink
1580元

首先截取一段iFi官方网站上的品牌介绍:

www.ifi-audio.com
官方网站网址


         iFi是一个全球运营的专业音频品牌。核心技术由原德国国家广播电台,英国广播电台(BBC)录音工程师托斯顿(Thorsten Lorsech)主导的英国高端音响品牌AMR(英国之声)授权并设计,所有的设计在英国完成,在中国生产。iFi China 是iFi在中国地区的运营机构。

         AMR(英国之声):

         英国AMR(英国之声)的器材得过多个国际大奖,其解码器DP-777和唱头放大器PH-77都被美国发烧天书Stereophile评为 Class A 器材, 其CD-77更被德国发烧天书Image HiFi评为2011年最好的CD机。

         主设计师介绍:

         托斯顿-洛尔施(Thorsten Lorsech),托斯顿曾是音频电子工程师,在德国国家广播电台、英国广播电台(BBC)担任录音工程师和现场调音工程师(音乐厅和大型演唱会等) 。故此托斯顿在现场音乐,录音室音乐及发烧音乐方面均有很深的经验。

         托斯顿在国际DIY界也名声显赫(您可以Google一下他的名字),他和英国S&B开发了TVC(音量变压器),令飞利浦的TDA1541A的NOS DAC在DIY界大放异彩,并为发烧界提供了到目前为止还是最好声音的Chip Amp线路;他众多超常规的电子管功放线路,现在也成为诸多DIY发烧友的终极功放线路。

         但托斯顿和一般设计师最不同的地方是:他也是个超级发烧友。家里有过万张黑胶唱片和CD,基本天天回家不看电视,只听音乐。对于托斯顿来说,如果一件器材音乐感不好,不好听,规格多棒都是茫然。

         托斯顿是德国人,对于器材精准的规格是务必的,从他设计的电子管唱头放大器PH-77来看就知道。它是目前为止最安静的电子管唱头放大器。老托在英国居住了十几年,其设计的器材既有德国的精准细腻,也不失英国的敦厚甜美。

——————————————————天声论坛分割线——————————————————



         我拿到iFi的产品已经是二个多月以前的事了,在上海音响展结束后,iFi便将展品直接交到了我的手中,一般情况下产品评测周期都是在15天左右,这次创记录的拖了二个月,一方面是因为iFi这个系列的型号数量太多,另一方面是近期需要评测的其他厂家产品太多,最后也是因为评测音源类产品需要耗费的精力太甚。

         这里首先对广大会员致以深深的歉意,下面让我慢慢的细说产品。









         从包装盒入手的第一感觉来看,他们的包装设计很成功,颇有苹果范儿的纸盒很精致,打开后更是如此,把银色机体取出后,这种感受越发浓烈,好吧,我承认我是无耻的苹果粉(但我同时也是高傲的神舟粉),仔细端详每一件机体,模具很精致,色彩很雅致。



         机体上点缀的几颗极微小的绿色灯珠非常漂亮,工作时的亮度也非常柔和(关于亮度,似乎洋品牌总是做的比咱优雅,我有点嫉妒......因为我是国货粉)



         再翻看机体底部,矮油!发现此系列还有个有趣的特征,机体底部密密麻麻印上了各种详细的说明,这是要开创说明书一体化吗?虽然看着很有专业范儿,但我不喜欢这样,这摆明了在羞辱我的英文水准嘛......好吧,我承认是我自作多情了。

         端详品味完毕,我只能说,这个系列的做工已经超出绝大部分同价位产品了,二千元以下,不管是洋品牌还是国货,能有如此精致做工兼具这般优雅外形设计的产品并不多。

         看到厂家自己的标示就知道,虽然所有的设计、测试都在英国完成,就像大多数hifi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一样,ifi产品的生产和组装也在中国,这也是iFi除了定价策略以外能控制成本做出性价比的一个因素。
         

——————————————————天声论坛分割线——————————————————



        (一)音质、音色、与动态
         iFi首批产品叫做i micro系列,是针对中端PCHIFI用户,那些刚从千元级有源音箱裸奔状态(直插集成声卡)突围的初级电脑爱乐者,拿着更充裕的预算资金,准备升级到更高音质的系统。中端器材琳琅满目,各大知名品牌争相斗艳,想要在此领域分得一杯羹绝非易事,好在iFi有着AMR这个背景,技术力量雄厚,在低一些级别的i micro系列中就要看他们控制成本的本领或者说先期产品定价的良心如何了。



         i micro系列,重中之重是iDAC,也是预计销量最大的产品,其他产品几乎都是围绕她来工作的。

         我不可能会傻到认为这款iDAC能有DP-777(这台顶级DAC的价格相当于一辆微型小轿车,是全球首台采用双码率解码芯片的解码器,首次实现了在同一台解码器内配置有一颗 32Bit 解码芯片和一颗 16Bit 解码芯片,能分别对应 388/96/172/192Hz 的高清音源和 44kHz 音源(CD 档案),实现在不同应用环境下获得最佳的表现。)的几成水准,虽然她们是一个设计师的孩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本限制,在iDAC那么低廉的售价下,支撑起的物料、开模、线路等等设计费用不可能很高,所以我从来没有寄希望过iDAC能有DP-777的几成水准。

         一款洋品牌的售价不足二千元人民币的产品,我潜意识下,以价论声强迫症又犯了,这么便宜的洋品牌,音质能如何呢?

         我知道有人又要骂我是国货粉了,可是二千元附近,洋品牌能拿得出手的真不多啊,我印象里有个剑桥还不错,不过据说新版越来越贵了,其他的能看得上眼的,似乎都在三千以上。







         当我把器材一个一个接上去后,慢慢的试听,先是有源音箱,从三千元的Audioengine A5+到六千元的KEF X300A、QMS PH5A,再试耳机,从千元级的K240MK2到万元级的HD800、HE6轮番上阵。

         二个月过去了......

         评测DAC真是累啊,我曾经说过,相对于不同价位DAC的音质差异而言,不同价位音箱的音质差异是几何级的,很容易听出区别,或者说区别很大。而评测DAC是一件苦差事,得用十倍的精力去听,去分辨,还要把细微的差别尽可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还不能把差距写的太过(似乎一点不过也不大可能),每写完一篇音源的评测,我就整整一个星期没力气去烦我老婆了,连白头发也会多几根(好在我剃光了,看不出来哈)

         当我听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发现,iDAC的音质水平已经超出我原先预计(我也经常阻止不了以价论声这个强迫症),虽然超的不是很大,还不足以超过我那几台四五千元的DAC,但至少已经不在我曾经喜欢的几款国产二千元级别DAC之下,作为一款洋品牌算不容易了。在关乎音质等级最重要的声音密度上,在体现女声的张力上,当她把声波的能量彪出来后,声线的完整性——规则有度、不飘不散。特别是中频,有形体感,密实。搭配HE6时,聆听女声甚至能感觉到歌者嘴唇内的湿度。

         一款好的器材不单单可以再现演唱者的声音,还能促使你脑中勾勒出演唱者的幻象。

         在音色调教上,iDAC的主体基调还是挺德味的,没有太多的调味,她给人的感觉是尽可能激发乐曲本身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的添加外来调味品。她没有老派英系器材的那种暖到发腻的暧昧感,又不完全是德系一板一眼精准到计较的刻板感,整体上是比较有活力、透明又不失干净准确的声底。
      
         说到动态,在我手边一堆数字音源里,iDAC的动态,仅次于比她贵一倍多的apogee duet2,只要后端足够有能力跑起来,那么无论是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还是瓦格纳的女武神,都难不倒她。




以上视频仅供尝鲜,要听高质量乐曲请购买正版CD


         在弱信号与强信号之间跳跃时,她处理的很轻松,而当一大片强信号涌来时,虽然机身热度有所增加,但声线始终没有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即便在使用耳机插口驱策HE6那种变态后端时,这款DAC也没有多少“空”的感觉,只是由于HE6无与伦比的石女封印太刚烈,此时必须让iCAN耳机放大器出场才能使得情况稍有好转,不过仅仅是稍有好转而已,HE6始终不是一个能让人轻易宽衣解带的女子,也许只有万元级耳机放大器才能搞到她气喘吁吁、香汗淋漓。

         而在驱动K240MK2和HD800时,我很少有不满情绪,特别是K240MK2。因为HD800虽然也能被iCAN推的很不错,但是身价不符啊,买HD800的人肯定会去买万元级耳机放大器的,他们绝对愿意为了挖掘最后一点潜力而甘愿砸下重金,这点毋庸置疑。

         所以我这里主要说说iCAN搭配K240MK2时的情形,K240MK2接在集成声卡(MAC比HASEE好一点点)上的声音比较“空”,不够紧致,特别是播放编码率稍低的MP3时,情况更严重,很难入耳,K240MK2此时的音质如同她的做工一样粗糙。

         但是只要往iDAC的耳机口上一插,那就完全不同了,整个声线马上收紧,结实有实体感。人声的韵味也回来了,整体有了生气。这种实力已经能满足大多数音乐爱好者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喜爱的音乐了。

         然而,当发烧友的音质强迫症被点燃,心怀不轨的插上iCAN耳机放大器,K240MK2的振膜得到了更有力的电子震荡后,说实话,这种改变是缓慢的,细微的。她并不能把一张家猫图变成猛虎屏风,她起到的作用,仅在于一副潜龙戏水图最后的那一个点睛落笔,当iCAN与iDAC合作后,比起iDAC单枪匹马推动时,整个频段里,高频声线的紧致感有所提升,感觉上就像一个新鲜的洋葱又被剥去了一层外衣,内层的湿润度有所改善,而在中频段,不仅更湿润,还增加了粘性。





         这种特质,这种奶糖咬在口中,甜而不腻,粘而不沾的感觉,使得我在聆听各种人声时,特别过瘾,过瘾到我经常忘记耳机不能多听的真理,我想起日本催泪弹电影【入殓师】里那句名言:“好吃的让人为难啊。”而在低频段,当能量特别强大的信号来临时,你会发现,振膜散与不散的临界点,iCAN要更晚一些,就冲着这一点,已绝对值回iCAN那低廉的售价了。

         就像她们的外观一样iCAN的声底与iDAC契合一致,除了类似HE6那种耳机界的疯魔级石女推起来似乎还少那么一口气,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耳机都可以被她伺候得意气风发,比较可贵的是她没有像某些低端耳机放大器那样故意把声音做的很温暖而影响了透明度,而且在透明清澈的音质下保持着相当宽阔的广义动态,并且,在关乎细节体现这个狭义动态范畴里,她也具有完全值回票价的表现。她不仅仅在播放音乐时巨细无遗的再现给你一切细节,甚至我在用比较小的音量玩尘埃2这样的大型赛车游戏时,土石路面上的小石子和草地上的青草与车底接触时的声音,都极其清晰的传到我的耳中。

         而在使用iDAC搭配音箱时,特别是在我最喜爱的PH5A上,除了以上的那些声音特征,因为音箱物理特性与耳机不同,声场被横向大幅度的展开后(耳机声场是极其微小的,再贵的耳机也没用),音乐的气势被整个释放出来,在极大声压下,中频始终保持圆润、通透的湿润特征,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都是那么活灵活现,似乎你只要往前走两步一伸手就能让你触摸到歌者那颤动的喉部。这一点,是耳机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i micro系列里有一件很独特的产品,叫做USB电源,大家都知道,USB口的供电,特别是笔记本上的USB口,经常会发生各种令人不爽的状况,经常使用移动硬盘的人基本都遇到过。而PCHIFI用户,那些使用USB声卡、解码器的人有时候也会遇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这台iUSBPower,她不仅具有独特的电流重塑能力,她甚至还创造了地回路隔离系统。地回路噪声有很多用户遇到过,比如很多标准三针电源插头器材,以及我最推崇的一款声卡,虽然地回路噪声问题是偶发性,也是搭配性的(随着搭配器材的不同不可预测的发生),所以很多不明所以的用户被整的很头疼。

         一般情况是用土办法,屏蔽掉地线才消除这种噪声,但是我真的不确定这种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今天我终于看到有这么一个产品,从技术上、硬件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这个解决之道要花费掉你一千多元,如果仅仅是为了地回路,还不是很值得。好在她主要的功能是电源处理技术,不是地回路。

        我试着先去了解一下她所使用的技术,看了一些技术资料,十分钟后我明白以我那一点点可怜的电子知识,是完全理解不了的,好吧,我还是乖乖的去试听吧。



        一开始,在我的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上,接不接iUSBPower的iDAC几乎没什么变化(有谁要骂我木耳随你),音质的提高我几乎听不出来,仅仅在低频段,能感受到线条感层次感似乎好了一些,然后我试着把一套有地线回路噪声的系统接上去,切换地回路控制拨杆,矮油!有效!那噪声的高低改变是天壤之别。

        接着我把她们接到HASEE上,我仔细听了很久,似乎和接MAC时一样,也没有给我一耳朵就听出改善有多明显的感觉,然后,我也不管了,就那么听了整整一下午。

        整整听了一下午后,怀着迷惑与不屑的情绪,将iUSBPower从系统中分离,又把iDAC直接插上电脑开声,这时,我猛然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一种常年在乡下生活,忽然跑到城市里的人,会感受到的那种压迫感和不安感,这是怎么了?最累的事情就这样开始折磨我,我为了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不断的在短时间和长时间聆听时切换,几天过去后,我终于明白了。



        首先,iUSBPower对于iDAC声音的强化是有效的,在iUSBPower的帮助下,iDAC的背景深度,那种漆黑的感觉造成的音场深度会更深,而在狭义动态对比上,细节分辨力也更进一步,信息量在对比度提高后,更浮凸有致,各频段的声音密度、声线紧致度收得更有力更密实,这是个很迷人的变化。你要知道,在你系统整体素质已经不错的情况下,一丁一点的提高都是难能可贵的。(特别是那些使用如HD800耳机这个级别的人)此时此刻,这台iUSBPower那一千出头的售价已经阻止不了我对她致以深深的爱慕之情了。

        我不禁想起以前玩炮时说过的一句话:玩低音炮的最高境界是开着炮的时候你感觉不到炮,但关掉炮以后立马感觉少了什么。虽然表述的对象不同,也能从某些方面说明一些道理。

        我记得以前听过这么个故事:
        我就要和相处一年的女友结婚了,毫无疑问,我很幸福。现在唯一困扰我的是,我未来妻子的姐姐,一个三十来岁性感美貌的成熟女子,她喜欢穿紧身的低胸T恤以及迷你短裙。
        她经常在我的眼前有意无意地弯下腰,更要命的是她在别的男人面前从不这么做。要说她没有诱惑到我,那是我在说谎。一天,我未来的大姨子打电话给我,让我去看看结婚请柬的准备情况。当我到时,她家只有她一个人,迎接我的是她无尽幽怨的眼神:“我爱的人要结婚了,新娘不是我,我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在你结婚之前,把我献给你。”她曼妙的身姿踏上楼梯颔首回头对我说:“我在楼上卧室里等你,如果你决定了,就上楼来找我。”
        当她走到楼梯的尽头,和她睡衣一起滑落向我的是她眼中的期待。我呆立一分钟,然后做了我唯一能做的事:拉开大门,走向我的汽车......门外,我未来的岳父浊泪横流,给了我一个恶狠狠的拥抱:“好男人,我们家的测试你已经通过了,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我一时百感交集,无言以对——这段经历告诉我:把避孕套放在自己的车里是多么的重要。



        iUSBPower,这个很奇怪的小东西,现在我沉迷于她独特的魅力,再也不愿把她从系统中分离。如果说iDAC是HIFI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正房,养儿育女、嘘寒问暖的重担她当仁不让的一肩挑起,那iUSBPower就是一个不计回报、一直坚守本分,不至于喧宾夺主的情人,她能时时刻刻激发出你隐藏的浪漫情怀,让你渐渐趋于平淡的HIFI人生永葆青春。这难道不是最让人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状态么?如果在生活中你无法找到如此状态,那就来HIFI世界与iUSBPower、iDAC俩姐妹行鱼水之乐吧。

        (二)音场定位           
        以如此低的价位,iDAC对于音场的营造,发声体轮廓的塑造,声道信息分离度,一如德系一丝不苟又偏执狂般的精准,我相信就我那几对六千价位的有源音箱已经没有能力找出她的弱势体现在哪里。

        甚至于,在接上HD800时,我也找不出iDAC在这方面有什么做的不足的地方。硬要说不足,就是太便宜了,和HD800门不当户不对。(就算iUSBPower、iDAC、iCAN三合一,相对于HD800,还是便宜得门不当户不对),HD800用户需要的是一台万元级DAC加一台万元级耳机放大器,大多数HD800的用户基本不会去管便宜的器材是不是效果也不错,为HD800选周边器材时起步就是万元级的。  

        而iCAN耳机放大器,分离度,声线形体感也很棒,唯独音场宽度的营造局限于耳机的先天因素,无法伸展。这和耳机放大器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不信,你可以把耳机放大器临时当作前级接到有源音箱上,她的声场会在瞬间被拉开到完全健康的宽度),耳机的架构就决定了自身的音场宽度,物理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耳机离耳朵太近、头中效应、左右隔离效应等等是导致音场宽度被局限于通常所说的“鞋盒子”区域的重要因素)

        在iCAN推动下的音场宽度,和其他任何耳机放大器推动时没有太大区别,HD800第一,HE6和K240MK2都要窄一些。话说回来,也就是矮子里拔高个而已,其实这些耳机的音场宽度都小的可怜。

        然后——

        iCAN上有两个小开关, 一个是XBass,一个是3D。经验主义告诉我,一看这些名字就知道了,以前在其他机器上我也见多了,不中用的东东,对我来说就是鬼花招,百害无一利。比如加低音,低音量是多了,但变成了一嘴肥猪油的感觉。这还不算, 中音也立马像盖了几张冬天的棉被……如果不想这样,除非是上万元级别的耳放吧。就因如此,我一直没有理会这两个功能。

        这是一首DJ舞曲,一位北京DJ美女传给我的,虽然只是MP3格式,我还是挺喜欢,你们要下载请点击下面链接,但别批评音质,这只是MP3,给你Hi一Hi而已 ,正规试音请用APE,谢谢。

http://u.115.com/file/t399b78f1e#
115下载地址
http://urlxf.qq.com/?JRFbUn2
QQ旋风下载地址
wasting_original

        有一天, 听着那首DJ舞曲——wasting original,在耳机里听就是没有在音箱上爽。姑且一试XBass吧,在加一档的情况下,很明显感觉到低音结实了,沉得更深更低, 但奇怪,低音的速度却没怎么慢下来, 一点肥猪油的感觉都没有, 这令我有点意外。经过几天的反复测试,结论是这XBass是完全可以长时间使用的。在提升了低音的质量同时,一点都不影响中高音的透明度和细节(为什么呢?)。仔细看了一下iFi网上的介绍, 一般的加低音设计都用DSP来做,这样无可避免的影响了透明度和中高音。而iCAN的低音补偿设计是完全不用DSP的,  这样才能保持透明度和中高音的质量。具体怎么做的呢?估计拆开机体,我也研究不出来,也就不管她了,反正这个设置还不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市面上很多耳机低音不足的问题。

        XBass有两档,一般情况下,用第一档就行。碰上极其没低音的耳机,可能就要用上第二档; 或有哪天和领导吵架了,想狠狠发泄一下,用第二档!

        在说3D前,先说一下耳机和音箱的分别,聆听音箱时,我们的左耳可以同时听到右音箱发出的声音,我们的右耳也可以同时听到左音箱发出的声音。这样,我们的大脑就靠着这样交错的信息来判断声音是从“前方”的哪个方向传来的。

        但我们用耳机时,我们的左耳只能听到左耳机发出的声音,我们的右耳只能听到右耳机发出的声音。这样我们的大脑只能分辨出声音是从左或右来的,但就完全没有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听耳机时音乐是在大脑中间,而不是在前方。

        去音乐厅听音乐,声音是从前面来的,而不是从脑子中心冒出来的吧?

        要解决这问题,在高档耳放上一般的作法是加crossfeed(串扰),低档耳放这个功能就想都不要想了。iCAN上3D的第一档和一般的crossfeed效果相近, 声音是从脑袋中心往前移了,但也有所有crossfeed的缺点,就是音场窄小了(比原来的鞋盒子更小),不太合我胃口(其实,我试过众多的crossfeed,基本没有一个合我胃口的)。

        iCAN上3D的第二档就不一样了,声音是从脑袋中心往前移了,更重要的是音场比没用时更宽了,声音跳出了脑袋,有一点点像是从音箱发出来的感觉了,这感觉真的蛮爽!并且透明度和细节没有因为这个3D而减少,这不简单,不简单啊。唯一的遗憾是聚焦力较弱的录音,经过3D处理后声音会过散。碰到这样的录音,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把3D关掉。

        这段时间过后,我感觉这两个功能,能更深的挖掘耳机的潜力,大幅增强iCAN这耳放的玩法。iFi的宣传说iFi把高档的性能(过万元级)带到大众化的市场上,就从这两个设置来看,iFi的宣传水分肯定有(哪个宣传没有?),但也不算太大。

        (三)整体平衡
         既有德系器材的精准、沉静风范,又兼具英伦器材的儒雅精致气质,在保持了接近专业器材的广义平衡度后,音色调教上,有一种内敛的性感,不让你过份的血脉贲张,也不让你在任何时候觉得乏味。



         与播放设备的搭配非常随意,脾气很好,不挑食。

         对音源文件也有宽容度,我那台apogee duet2,只要音乐文件录制的有一点点问题,她都会暴走,把削波放在电平的顶端刺痛我的耳朵,而iFi这个系列,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可以在磨去毛刺的同时声音并不蒙也不软,这点很让我意外。我极为推崇的低端声卡乐之邦01US的声音以温和取胜,但同时失去了一些透明度和解析力。可iFi的iDAC做到了让温和又透明这二个矛盾面共存,她的声线既不嚣张也不蒙,我几乎可以用晶莹剔透来形容她,我说几乎,是因为我觉得只有apogee duet2那种声音才能称得上是晶莹剔透。(仅限于音乐文件质量优秀、录制时没有削波的情况下)

        (四)系统底噪      
         即使没有USB电源的鼎力相助,整个系列的信噪比也是业内翘楚。iDAC自不必说,DAC做好底噪不是多难的事,就是iCAN耳机放大器,底噪也极轻微,几不可闻。这方面也为良好的细节再现,动态对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使用建议     
         如果可能的话,强烈建议iUSBPower这台USB电源搭配iDAC使用,这套西装血统纯粹,气质高雅,是在中端器材里少数能让你摸到高端器材影子的异数。而iCAN耳机放大器可以适应绝大多数耳机,对提升耳机的动态、解析力,挖掘耳机的潜力,有非常大的正面帮助。如果你的耳机并不是廉价的泛泛之辈,那么搭配这么一台高素质的耳机放大器是极其值得的。

        (六)导购建议
         几乎适应所有中端PCHIFI用户,无论你是音箱用户还是耳机用户,她们精致的做工、优雅的外形、出众的音质、感人的音色,除了我这种国货粉心中仅存的一点芥蒂,那么这个来自英伦设计的数码产品系列,当之无愧的可以称之为超值HIFI器材。

         搭配的器材价位是挺宽泛的,但我不建议级别太低,如果是低于一千元的有源音箱或是一二百元的耳机,我奉劝您别买iFi i micro系列,就算要抵制门当户对也得有个限度。否则您买回去以后一定会骂我,因为在那么低的周边上您根本听不出什么好声音,正所谓: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七)不确定的缺点、我个人主观性比较强的看法
   
         iDAC要是有平衡插口的话就完美了,当然我知道这是奢求,这个系列定价在洋品牌中已经出奇的低,我这么要求是有点过份了。另外,iDAC的rca口设计的有点过于紧凑。
   
        (八)确定的缺点
         暂时没找到。
         全系接口端子牢固,用料扎实,工艺细腻,连电源变压器都是iFi定制的,不仅如此,洋人在一些细节上做得非常到位。



         我举一个例子,iLink盒子内的光纤线两端端子上的塑料保护套是纺锤型的,有足够的着力点能让你非常轻松的拔掉,我不禁想起我以前那根光纤线,保护套是普通的圆管状,每次拔下时总要废我很大的事儿,特别是手出汗时,极易打滑。有些事情,只要多花心思为用户考虑,其实不用花太多的成本就能达到,这方面是我们国货必须向洋品牌学习的。
   
        (九)模糊的缺点
         暂时没找到。

        (十)总结
         很少有洋品牌的音源类产品能得到我的认同,主要是因为性价比问题,我自己用的那台apogee音频接口,也是因为模拟输出端具有与自身一倍价位器材抗衡的能力我才收入囊中,虽然除了模拟输出端很强外,其他方面她的缺点一大堆,但我还是很喜欢。
         而iFi的这些器材,是少数能让我感觉超值的洋品牌音源类产品,我强烈建议准备选购音源的人去试听下,我也更加期待iFi后继高端产品的上市,据说万元级解码器也在开发中,希望iFi能让大家用万元的花费享受到一万五乃至二万的声音品质,因为我实在是垂涎这位设计师那台几乎和我家那台国产轿车一样价格的DP-777解码器。买不起她,买一台万元级的超值产品,咬咬牙、跺跺脚,也许我还能做到。

         写完以后才发现,这居然是天声论坛第一篇万字评测,虽然本篇内一共评测了四件产品,但不管如何,第一次,总是比较值得纪念的。

——————————————————天声论坛分割线——————————————————




部分试听曲目图示

老鹰乐队【冰封地狱】加州旅店

Kenny G【live】songbird

Celine Dion【Celine Dion】 With This Tear

James last【moonriver】A Man And A Woman

Spice Girls【Greatest Hits】2 become 1

池玲子 【恍惚的世界】煎熬之女

Kenny G【live】songbird

Spice Girls【Greatest Hits】2 become 1

以上视频仅供试听,高音质文件下载请看回复可见处
以下为听感文部分试音曲目,
因部分内容可能有点成人化,
未满十八岁人士请自觉绕道。
文件仅供试听,听后请删除。



下载链接:
http://urlxf.qq.com/?nqquaaf
QQ旋风下载链接
加州旅店

http://urlxf.qq.com/?FriiMjU
QQ旋风下载链接
Songbird

http://urlxf.qq.com/?qYJ7Nvn
QQ旋风下载链接
With_This_Tear

http://urlxf.qq.com/?zIbIZ3j
QQ旋风下载链接
A_Man_And_A_Woman

http://urlxf.qq.com/?FFvmIbu
QQ旋风下载链接
2_Become_1

http://urlxf.qq.com/?Fv6f6fV
QQ旋风下载链接
池玲子_1


池玲子专辑剩余曲目下载地址回复可见: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沙发!

TOP

大作啊,终于看完了。

TOP

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好文了,这次J版确实是花费了不少心血

TOP

矮油

TOP

stereophille和head-fi /6moons what hifi 等网站ifi的玩家很多,不过要翻墙!

TOP

先坐着再看

TOP

J版文采杠杠的!
执着追求,永不停息。

TOP

很好的,不错

支持中国好声入选测评曲目.支持紧跟时代潮流

TOP

千呼万呼始出来!嘿嘿

TOP

 50 12345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