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邀请烧友参与设计的音箱(尊响s12音箱) 1 外形篇

引用:
原帖由 老窖 于 2025-8-1 22:36 发表
分体式不错,考虑到以后使用D类功放的用户越来越多,D类6K以上频率相移偏移角度超过10度,中高频段箱体可移动对于调制相移帮助不小。
音响行家还是老窖兄。

TOP

下潜 17Hz 牛鼻。造型选A。

能否考虑出个不带分频器的电分版本?

降低成本,更适合电分,dsp分频玩家进一步折腾。

TOP

引用:
原帖由 tiger_dch 于 2025-8-2 13:31 发表
下潜 17Hz 牛鼻。造型选A。

能否考虑出个不带分频器的电分版本?

降低成本,更适合电分,dsp分频玩家进一步折腾。
本箱f3达到17hz,可能很多烧友不理解,人耳能听到最低不也就20hz吗?根据我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一般在25hz以上耳朵才有感觉,25hz以下光能看到纸盆大幅震动,缺听不到声音,以上是个人感觉。既然20hz基本都听不到,为什么还要追求下潜17hz这么低的频率呢?先卖个关子,我们知道二分频音箱分频频率大部分在2000-3000hz,早期无后腔1寸球顶高音一般谐振频率在1000hz左右,按理论来说1寸高音应该能工作在1000hz,实际为什么要工作在2000hz以上呢,现在高级一点的高音都有后腔,目的也是为了降低谐振频率,有后腔的高音谐振频率只有500hz左右,为什么还要降低谐振频率呢?
     另外您说的dsp在中低音分频上肯定比无源有优势,但在中高音上还是有纠结,dsp如果装在音箱内不就是有源音箱了,如果和音箱分开对没有动手能力的烧友太不方便了。目前本箱还是考虑采用无源音箱,个人认为无源音箱对高烧和老烧来说,可玩性和多样性还是比有源音箱方便点。

TOP

投A一票

TOP

感觉都能接受,开发进度怎么样了? 高音这是有个很深的波导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不前 于 2025-11-22 08:56 发表
感觉都能接受,开发进度怎么样了? 高音这是有个很深的波导吗
s12目前正在最后调试收尾工作中,可能在一个月内能完成。上面的是用的高音号角,也可以算波导的一种吧,为什么不用球顶高音呢?一是和中音更好的衔接,因为了中音音质更宽松醇厚,选用了8寸喇叭,因8寸喇叭的指向性和频带限制,中高音分频点在1900hz,所以一般的25.5mm球顶高音,甚至28mm的高音也不能很好的胜任。二是球顶高音声压输出问题,在相对低的频率和高的输出声压下,号角高音失真情况远好于球顶高音,不要相信普通球顶高音喇叭能很好的工作在2000hz以下(有条件的烧友可用低频频谱仪测试一下),而且要满足低失真高声压的情况下可能性不大。我发现竟有用二分频球顶高音分频到1300hz的,我觉得有点不妥当(个人感觉,不一定对)。

TOP

这是尊响的旗舰了吧?好奇价位是多少,希望别太高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况后 于 2025-11-22 15:36 发表
这是尊响的旗舰了吧?好奇价位是多少,希望别太高啊。
s12音箱价格初步定在4w出头,我们觉得价相对合理。s12低音用了4只12寸长冲程喇叭,中音用了8寸长磁路低失真布折环专用中音喇叭,专门为s12量身定做的,为了大面积远距离高声压听音不失真,用了高声压输出的号角高音。音箱光低音净容积就150升,双低音喇叭用等压结构,实际等效容积相当于280升,中音室容积也有10升,再加上高音箱加上底座,整个音箱有1米5高算个庞然大物了,单只音箱不算底座重量有1百多斤。底座用12mm厚钢板用数控铣床加工,面积50x50cm重量加脚钉单只重也有50斤,可以说是不惜工本了,关于音质我们说好没用,消费者说了才算数,只说一句买尊响音箱不满意的少,因为我们是先试听满意了再付款。就因为是个小牌子定这个价也是诚惶诚恐了。

TOP

开发进度很快呀! 我记得以前看惠普小旋风网站上说他们开发一款产品周期要二至三年。
S12是否支持1~2米的距离聆听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不前 于 2025-11-22 22:08 发表
开发进度很快呀! 我记得以前看惠普小旋风网站上说他们开发一款产品周期要二至三年。
S12是否支持1~2米的距离聆听呢?
一款产品设计时间长短和与性能优劣我觉得没有直接关系,设计时间长褒义的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贬义的可以说经验少,不成熟,需要长时间摸索。设计用时短的褒义的可以说是经验丰富轻车熟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等,贬义可以说是粗枝大叶,萝卜快了不洗泥,总之靠自己理解。关于听音距离,我们认为在2.5-6米是最佳距离,如果你不在意声场定位等,距离2米左右也无妨。

TOP

发新话题